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
根据《国家语言文字事业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和当前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规划。
一、国家语委“十一五”科研工作回顾“十一五”期间,国家语委科研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社会语言生活,完成了170余项语言文字科学研究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国家语言战略研究迈出新步伐。制定了语言发展战略的研究规划,成立了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海外华语研究中心、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围绕重大语言问题及时展开研究,为国家语言战略和语言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
(二)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了《规范汉字表》的研制和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发布了近20项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以《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的方式公布了多项引导性规范。进一步加强了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
(三)语言能力评测体系正在形成。进一步推进了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制定发布了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标准,启动了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工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测评体系正在建立,以满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及各行业劳动准入制度等方面的需求。
(四)语言文字基础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开展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探索保存和开发语言资源的有效途径。建设平面媒体语言、有声媒体语言、网络媒体语言等动态流通语料库以及教育教材语料库。语言文字工作系统政务信息化初见成效。
(五)社会语言生活引导成为新亮点。建立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和语言舆情研究中心,及时对语言生活中新的语言现象及热点问题进行监测、分析与研究。2006-2010年连续5年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引导社会语言生活,为社会语言生活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为促进汉语走向世界提供研究成果。研究世界华人社区的语言状况,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加强了面向汉语国际传播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制定和教材建设。编纂出版了《全球华语词典》,推动了海内外华语的沟通和汉语的国际传播事业。
(七)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积极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和资源库建设,加强民族语术语规范化工作,完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信息化项目百余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数据库业已启动。
(八)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支持建立了社会急需的应用语言学硕士点、博士点和计算语言学重点实验室,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的系列学术会议。开展了社会急需的语言规划、语言教学、计算语言学、法律语言学等的研究。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
二、国家语委“十二五”科学研究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正向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展开。
全球化的影响至为深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口大迁徙大流动,随之带来的交流问题越来越多,语言生活中各种矛盾凸显,语言冲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近年来世界上各大国都在加紧制定自己的语言战略,提升国家处理国内外各种事务的语言力,利用语言维护国家的信息和文化安全,对内消解社会矛盾、凝聚民心,促进和谐,对外传播国家的文化和理念。
信息化的发展日新月异。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语言文字是信息的重要载体,信息化发展使语言文字进入到虚拟空间,形成虚拟语言生活;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和基于信息处理的应用研究,加强面向信息处理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尽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信息处理核心技术,提升中华语言在虚拟世界中的影响力,加速国家信息化进程。
语言生活发展变化迅速,更加丰富多彩。社会需要提供语言服务的方式与日俱增,新的语言职业不断形成,语言产业快速发展,语言资源的理念成为共识。外语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强烈,外语规划提上了议事日程。汉语走向世界的脚步越来越快,争取国际话语权正成为民族的自觉意识。语言文字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信息安全日益引起关注。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化,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对语言文字事业、国民语言应用能力、语言文字科学研究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语言文字科学研究还不完全适应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要求。具体表现在:1.语言文字科学研究在理念的更新、研究手段的现代化水平等方面急需提高。2.对语言文字事业的支撑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3.对语言文字社会热点问题的及时关注不够,对基础研究的成果吸收转化的比较少,相关科研成果未能及时产生社会效益,“产学研用”没有得到很好的结合。4.学科地位和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
语言文字科学研究要抓住“十二五”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站在社会发展特别是信息科技发展的潮头,关注社会语言生活,关注时代敏感性重大课题,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十二五”期间国家语委语言文字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研究方向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落实《国家语言文字事业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全面服务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为目标,以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为主线,以科研基地建设和语言工程建设为基础,关注社会语言生活热点,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提升国家语言能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撑。
(二)主要目标
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科学研究水平,为国家调适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制定规范标准、提升社会应用管理水平、增强国民语言应用能力提供科学基础和学术支撑。关注社会语言生活,把握语言国情,主动服务各领域、各地区的语言需求,引导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发展。
(三)重点研究方向
1.语言战略、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研究
语言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国家都在制定和实施与国家语言能力直接相关的语言政策、语言法案和语言项目,从全球化时代国家安全、全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来审视语言问题。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语种多、文种多,语言资源丰富,语言生活状况复杂,做好语言规划和语言战略研究,处理好语言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要研究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基本方略,国内各种语言之间的关系,语言文字在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方面的作用,跨境语言文字的相关问题,香港、澳门、台湾及海外华人华侨的语言生活,不同国家的语言战略与政策,国外语文生活状况及经验等等,并提出应对重大语言问题的科学预案。
2.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研究语言文字标准化方略,加快制定、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基础标准、应用能力及评测认证标准、盲文和手语标准、汉语国际教育标准、外国语言文字使用标准,重点建设教育、信息处理、新闻出版、辞书编纂、广播影视和公共服务领域急需的标准。加强地名和科技术语的标准化工作。积极制定中国语言文字国际标准。研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测查认证系统。
3.语言生活与语言管理研究
加强语言国情研究,加强新媒体中语言使用状况的研究,加强语言使用动态的监测与研究,加强语言舆情研究,促进语言生活的健康发展。
开展社会语言文字应用依法管理的体制、机制研究,普通话推广策略研究,外文使用管理研究。推进普通话水平测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及其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开展普通话水平和汉字应用水平职业准入机制研究。开展手语、盲文使用状况调查,建立动态监测系统。
语言科学的社会普及方略研究。建设语言文字应用咨询服务平台。建设语言文字政策法规查询服务系统、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应用服务系统、语言文字培训测试系统。
4.语言教育与语言能力研究
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对人的成长及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加强对母语教育、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汉语国际教育、听力、视力残疾人语言获得等研究。研究国民语言应用能力评价标准和测评手段,提升国民语言应用能力。研究语言文字工作对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建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作用。
5.语言资源建设与中文信息处理研究
中文信息处理是智能感知前沿技术中的重要内容。结合互联网进行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搞好语言资源的基础建设,提高处理平台的整合能力。推进语义处理技术,重点研究面向互联网的汉语语义分析系统,提高我国互联网信息整体利用能力。
开展中文信息处理关键技术攻关,增强中文信息技术与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信息处理核心技术和“以我为主”的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国际标准,规范、促进中文计算机输入方法,加强计算机字库建设,为中文信息产业发展和国家信息化战略服务。
加强面向信息处理的语言文字基础工程建设,建设国家级语言文字的知识库、语料库、资源库等。建设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传统通用少数民族语言的大规模语料库。重视对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向社会提供服务。
(四)保障机制
建立国家语委科研基地系统。把基地作为平台,围绕国家重大语言问题、语言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开展语言文字科学研究。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鼓励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跨国家开展研究工作。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以及地方语委的作用。加强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提高应用语言学学科地位和学术影响力,形成较为完整的应用语言学学科体系和教育体系。培养造就具有现代学术视野及创新意识的复合型、跨学科的应用语言学人才,并努力促进语言学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