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主要观测点 |
建设内容及核心指标 |
1.学生发展 |
1.1生源质量 |
1.1-1生源质量 |
生源质量好,录取分数较高。 新生报到率高于学校各专业平均水平。 |
1.2在校生质量 |
1.2-1学业成果 |
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如CET4通过率、省级及以上优秀团支部、优秀共青团员、“顶岗支教”“顶岗实习”先进个人、三好学生、优秀毕业论文等数量有提高,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高于学校各专业平均水平。 坚持质量导向,严格考试纪律,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严格执行学位授予标准。 |
1.2-2创新创业 |
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综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科研训练100%覆盖,有10%以上学生参与论文发表、专利获取等,获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奖励、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比例逐年提高。 |
1.2-3国际交流 |
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到国内外高校交流访学,交流访学学生人数占有一定比例,并逐年提高。 |
1.3毕业生质量 |
1.3-1就业质量 |
毕业生国内升学和出国(出境)留学率10%以上。近5年来本专业一次性就业率、累计就业率均高于学校各专业平均水平;能够经常性地对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和毕业生质量进行跟踪调查,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满意率≥85%。 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欢迎,社会声誉高。 |
1.3-2毕业生成就 |
本专业历届毕业生在专业领域或职业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就,自选10名与本专业培养目标一致的优秀毕业生案例。 |
2.课程与教学 |
2.1课程体系 |
2.1-1培养方案 |
专业定位明确,有完善的培养方案修订制度,能够依据专业发展定位、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变化,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定期修订,修订过程能吸纳业界专家和毕业生代表意见建议。 培养方案能够支撑专业学习效果的达成,有学习效果的达成评价体系,能够对本专业学习效果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 |
2.1-2课程设置 |
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科学合理,培养方案体现了本专业的发展定位、培养目标,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够支撑本专业学习成果要求的达成。每一门课程对应毕业要求有明确的支撑关系,形成课程对毕业要求的全面覆盖。 |
2.1-3课程质量 |
培养方案设置的所有课程都制定了质量标准,并严格执行。 课程建设有规划、有标准、有措施,主干课程中有2门以上(含2门)为校级一流课程,或有1门以上(含1门)为省级一流课程。 建立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和课程(群)负责人制度,积极推进“一流课程”建设。 |
2.2教材建设 |
2.2-1教材出版 |
本专业教师主编或参编近两届国家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至少1部或省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至少2部或行业规划教材至少3部。 |
2.2-2教材使用 |
“马工程”教材使用率100%;选用全国公认水平较高的教材达70%以上,实践指导用书完备。 |
2.3教学改革 |
2.2-1教改立项 |
积极进行专业综合改革,改革成果明显。有入选国家级或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项目(区)、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特色专业建设点、一流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等≥2项。 |
2.2-2教改成果 |
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励≥1项。 |
2.2-3教学组织 |
基层教学组织健全。活动开展有计划、有规律、有总结、有效果。 |
3.师资队伍 |
3.1师资数量 |
3.1-1师资数量 |
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 |
3.2师资结构 |
3.2-1师资结构 |
教授、副教授比例≥50%,积极引进和培养博士研究生,35岁以下(含)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位比例≥90%。 |
3.3师资质量 |
3.3-1科研水平 |
专业带头人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及硕士以上学历,且最高学历专业与本专业一致,熟悉本学科专业领域发展态势,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学术水平,在同行中有一定知名度。 |
3.3-2教学水平 |
近5年承担省级以上(含省级)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至少1项。 有省级以上(含省级)的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或教学团队,或有教师担任教育部或教育厅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3.3-3教学投入 |
教师本科教学精力投入有保证;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率达到100%;教师具有国内外学习经历的比例达到40%以上。专业有完善的学生指导制度和措施,能够持续跟进学生在整个学业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职业规划指导、就业创业指导、心理辅导等,保证学生毕业时满足专业制定的学习成果要求。实施导学制,建立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成长计划”。 |
4.教学条件 |
4.1教学经费 |
1.1-1经费投入 |
用于本专业的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充足,且逐年持续增长。教学专项经费执行率100%。 |
4.2实验实践 |
4.2-1实验条件 |
实验室、实习基地等能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积极建设省级以上(含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项目。 |
4.2-2实践基地 |
有与国内大型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或产学研合作协议并有实质性合作,共建校企协同育人基地。 |
4.3图书资源 |
4.3-1图书资源 |
生均纸质、电子图书资源达到教育部规定要求。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期刊、数字资源库等。 |
5.社会声誉 |
5.1专业贡献 |
5.1-1社会服务和贡献 |
本专业师生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自选5个社会服务的成功案例。 |
5.2社会评价 |
5.2-1专业声誉 |
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欢迎,社会声誉高。 |
6.质量保障 |
6.1质量保障体系 |
6.1-1质量决策 |
有质量保障队伍,教学质量保障的领导机构、组织机构、工作机构健全。 |
6.2质量监控 |
6.2-1质量标准 |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以及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完备。 |
6.2-2质量管理 |
建立日常管理、定期管理、过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
6.3质量改进 |
6.3-1持续改进 |
有推进质量改进的合适途径和有效方法,可以完整有效地运行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了质量保障的长效运行机制。 |
7.特色 项目 |
|
|
专业定位准确,特色显著,与国内、省内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与特色。 |